赵元知和朱应桢并肩而立,安静地站在庭院之中。当听到这个消息时,两人先是对视了一瞬间,然后又迅速地移开了视线,仿佛在思索其中的缘由。
然而,仅仅过了片刻,他们又情不自禁地互相对视了一眼。赵元知紧紧皱起眉头,但他的眼神却明亮而清晰,似乎已经有了一些线索。
与此同时,朱应桢脸上的疑惑逐渐散去,取而代之的是若有所思的神情。
细细想来,太子妃出身于张家,她的祖父正是赫赫有名的张阁老。而她的父亲则是殿阁大学士,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公文事务,可以说是皇帝身边的“高级文官”。
张家之所以能如此辉煌,全赖张阁老当年曾任先帝的帝师。
记得那年历八年,天空降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,人和马都难以行走。
于是,先帝体谅百官,特别准许他们连续数日不用上朝。
然而,帝师张阁老刚刚从外地赶回京城,并没有收到这道诏令。他独自一人冒着漫天飞雪,毅然决然地来到朝堂。
当时,先帝正独自坐在殿内,看到张阁老不畏严寒前来,心中十分感动,立刻走出殿外迎接,以表达自已对老师的敬重之情。
而后便有“谁言天公不好客,漫天风雪送一人”的美名传出。
太子妃家乃是文官重臣,当年圣上赐婚张家女儿为太子妃,其中的寓意不言而喻,朝臣们皆认为太子之位已经稳如泰山。
在朝臣眼中,早日立储,可以避免因争夺储君之位而引发的明争暗斗,这无疑是他们乐意看到的局面。
现在旨意一下,各方势力势必暗流涌动,平静的海面下即将掀起惊涛骇浪。
如今再看二皇子妃之位,朱家的势力主要集中在军中,表面上圣上对两个儿子一视同仁,但实际上却有着分庭对抗的意味。
朱应桢心中暗自琢磨着:“太子近年来逐渐崭露头角,在朝臣中的威望颇高;然而二皇子至今尚未涉足朝堂。如此看来,实在难以理解圣上的深意!”
朱应桢眉头微皱,心中暗自嘀咕:“太子妃和二皇子妃的背景截然不同,一个来自文官家族,一个出自武将之门。难道圣上想要平衡朝中文武势力?还是有其他更深层次的考虑呢?”他不禁陷入了沉思,试图从这复杂的局势中找出一些端倪。
朱应桢深知,朱家原本一直都是保持中立,如今的局面,如果圣上有意让二皇子入局,那朱家该如何应对,难道要舍弃一个朱家女儿吗?
有人欢喜有人愁,这份殊荣,并不是朱家想要的。
雷霆雨露皆是君恩,想必不久之后便会有圣旨降临朱家。
朱应桢思索至此,便转头对赵元知说道:“元知,我且先回府等候圣旨,同时也要写信告知家中此事。”
朱家并不想参与朝廷抗争,不然成国公夫人也就不会后悔没定下赵元知了,毕竟订了婚的女子是不必参与选妃的。
赵元知微微颔首,表示明白。他站在原地,目送朱应桢踏出房门。
随后赵元知高呼一声:“备马,去东宫。”
**********
朱婉柔待走到了皇宫门外,这才面上一松,叹了口气。
传闻成国公府的嫡孙女出身名门,被家中用心培养,知书达理,无比端庄,堪称大家闺秀的典范。
无论在何种场合,总是举止优雅,笑容得体,一颦一笑皆恰到好处。
然而,只有朱家自已人才知道,这所谓的端庄多半是朱婉柔装出来的。在家中,或者在熟悉的人面前,她还是会放肆地大笑,会任性地发脾气。
此时,朱婉柔不禁有些后悔,为什么自已要立这样的人设,倘若自已没有传闻在外,圣上和皇后就不会考虑自已。
阳光洒在朱家的庭院,一片庄重肃穆。忽然,宫中的传旨太监带着圣上的赐婚圣旨踏入府门。朱琬柔、朱应桢与朱家在京为官的二叔二婶一同在前厅,恭敬地跪地接旨。
传旨太监高声宣读圣旨,“朕承天之运,统御万民。今有成国公朱氏之女,温婉端庄,贤良淑德,才貌双全,品德嘉美。二皇子风华正茂,德才兼备,乃国之栋梁。朕念其良缘天定,特赐朱琬柔为二皇子妃,择良辰完婚。
望汝日后恪守妇道,敬上爱下,辅佐皇子,为皇家开枝散叶,绵延子嗣,共襄盛世之业。
布告天下,咸使闻知。
钦此。”
此时的朱家众人都已面容沉静且恭敬,与朱家二房众人一同谢恩接旨。
随着圣旨一同前来的教养方嬷嬷,神情严肃,目光审视地打量着朱琬柔。
接旨完毕,朱琬柔礼数周全地请教养方嬷嬷入内休息。
进入屋内,朱二夫人吩咐下人准备茶点,方嬷嬷不苟言笑,简单寒暄几句后,便在朱二夫人的引领下,去了为其准备的房间休息。
**********
皇后寝殿之中,微黄的烛光轻轻摇曳。皇后与圣上相对而坐,皇后眉头微蹙,神色间带着些许恼怒。
皇后双手交叠于膝上,身子微微前倾,语气中透着不满:“圣上,此事为何要有所调整?”
皇上则一脸平和,目光中带着安抚,温声道:“皇后莫急,且听朕慢慢解释。”他轻轻抬起手,示意皇后稍安勿躁。
圣上的声音沉稳而有力:“朕之所为,自是经过深思熟虑,其中缘由并非表面这般简单。”他的眼神诚挚而专注,紧紧盯着皇后的双眼。
皇后听着圣上耐心解释的样子,语气也放缓下来说道:“臣妾知道,但是臣妾不想如此”。
圣上见状,继续耐心地说道:“这其中牵涉诸多利害关系,朕也是为了江山社稷的稳固着想。” 说着,他伸手握住皇后的手,希望能平息她的怒气。
皇后看向圣上,问道:“圣上下旨时,可有考虑过太子?”
圣上面上露出一丝无奈,向皇后说道:“朕下口谕时,太子就在养心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