满喜媳妇随李满喜去了以后,郭家便接手了养育他家女娃的重任。从满喜媳妇留的字条,知道他家小女名四德。
虽然此时的郭家又添了一口,不过女娃娃还小,郭家这个一穷二白的日子也没有多大的变化,只是这郭氏更加辛苦了,刚卸下二女儿郭蓉没一年,又怀上了。
虽然贫苦,郭有田这边也不放下那个执念,希望能想办法多挣些钱,能供家里后生读书。
不管是哪个朝代,当权者都是鼓励各个阶层读书考仕途的,所以考仕途一直为世人所崇尚。不管是“朝为田舍郎,暮登天子堂”,“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”还是那颇为通俗的“书中自有颜如玉,书中自有黄金屋”,都说明咱不管是哪个朝代,读书都是件高大上,且也能让贫家一举翻身的事儿。
在现代,大部分农民供孩子读书已经不算太难的事儿,但是在封建时期,读书对于只能够温饱的农家的来说,家里供个读书的,是要倾家之所有也未能凑出几两入学钱的境地。而对于读书郎来说,是要报着“十年寒窗”做准备的。这可是比现在考大学要难上加难。甚至有些人考到花甲还仅是个童生,面临着过花甲而未中地的窘境,最后也只得用“老骥伏枥”来宽慰自已了。
即使是这样,穷人家的如果能出个登科及地的,那就好比鲤鱼跃了龙门一样。由此看来郭有田有此执念,不能说稀奇。
这天,郭有田挑了两挑鸡蛋,出门去集上卖。
他和往常一样,路过曹先生的私塾,听着里面的学生在那郎朗诵读,不由得再次走到近前,盯在那不想挪步。看着这些学生个个神采奕奕,摇头晃脑,穿着光鲜亮眼,或华服丽饰,或丝织细作。桌面上个个摆得整齐的文房笔墨,有的那富贵人家的还摆着景德镇或其它官窑产的上好的茶壶盖碗,身后跟着陪读的书童。
看着看着,郭有田悲从心来,上学入塾也非想进就进,自家那个秀娃已经是3周了,不知道自已要攒多少脩金才能够以后秀儿入学之用。
这时,曹秀才,又看到了窗外的郭有田。曹秀才先前就多次见到郭有田趴窗外驻留,对他也是多了几分兴趣。待停了课小休时间,他走出来和郭有田打招呼。
“兄台,我看你,每每经过此地,都会在外面驻看,想必必有缘故。不如你与我说一说?”
郭有田放下肩上的挑杆,把两只手朝衣大挂上擦了擦,似害怕那干活的老手脏了这圣塾之地,双手做半拳,对曹秀才做揖:“先生你好,在下郭有田,一个种地的。不瞒先生说,虽说我家以务农为生,我大字儿也不识几个,但我家那老大虽然只是个三周的小孩提,却特别聪慧,我料定他是个读书的材料,希望他能有机会入先生的学堂学文识字。”
曹秀才上下打量了一下郭有田,说道:“看你是个本分普通农家子弟,可,能为后辈有如此深谋打算的胸襟,也是让我感到佩服啊!”曹秀才继续道:“我这学堂本就是教书育人为本,待时日成熟,你可带你家公子前来,让我一看。”
郭有田听到此话,面露喜难两色:“可先生,交费读书本是天经地义的事儿,只可惜,我这农家出身,现在又妻儿满堂,我每日起早趟黑,也攒不下几个银钱。我心里空有这替我儿着想的志向,可每每看到您这里的学生,看似都非我这般贫苦家出来的,囊中羞涩的我只怕是攒不起拜于先生门下的银两啊!”
这曹先生本也不是富裕人家出身,对郭有田所说的都深有体会。当年若不是他亲姐姐嫁给了有钱家的地主,他也不会受姐夫家资助,最终考取了秀才,吃起了皇粮。只可惜,自打他考取了秀才以后,仕途之路就戛然而止了,接连考了三次院试都没有及地。到现在他已经儿孙满堂了,只得开了个私塾来一边维持家庭生活,一边希望能通过对后生传道授业解惑,培养他们能够一举登科,也算是帮他这个落选的秀才实现了愿望。
因此,听到这,曹秀才对郭有田多了几分怜惜:“兄台,如果你家小儿真的是那读书及第的料,你即使是给我送一筐鸡蛋,我也愿收为门下。如若你家小儿非那块儿料,你也不必浪费银钱,送与我这儿,我也想图个清净不愿惹那些没用的烦恼。”
郭有田听到曹秀才更重视的是门生的天赋,顿时觉得家里小儿拜与先生门下有些许希望了,至于以后学好学不好的,就看郭秀自已了。拜谢过曹秀才,郭有田把手里的两筐鸡蛋要送与先生。
曹秀才推脱几番,见郭有田非要送给他:“那,这样吧,你这两筐鸡蛋多少钱?我家现在人口多,将你这鸡蛋买下,也正好省下了我那媳妇跑外赶集了。”郭有田,见曹秀才不肯收其鸡蛋,再次推就已是不妥,便以最便宜的价钱将两筐鸡蛋卖予了他。
临走,曹秀才见郭有田为子寻师的可贵,还定下,以后每隔三日可为他们送些粮禽肉菜,他照常付与他银两,方便了自已,也为郭有田增加些进项。郭有田连连拜谢了先生,回家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