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唐:从风流世子到李隆基禅位
大唐:从风流世子到李隆基禅位
当前位置:首页 > 历史 > 大唐:从风流世子到李隆基禅位 > 第26章 棋如人生,稳则益己

第26章 棋如人生,稳则益己

加入书架
书名:
大唐:从风流世子到李隆基禅位
作者:
孑一书生煮酒慰风尘
本章字数:
4156
更新时间:
2024-11-20

“你们在聊什么?”

李妙真带着侍女走上前来,似乎还在鄙夷刚才的开店策划。

她跟随张九龄数年,很早就树立了名门闺秀的典范,实在看不上这种小伎俩。

若不是救助流民要紧,她根本不会由着张乾胡来。

但转念想想,也不算欺瞒百姓,只是简单为酒楼造势罢了。

“哦,在聊建房子的事。”

张乾冲李妙真笑了笑,明显有些心不在焉。

“到底怎么了?”

李妙真问向两人。

王真见状,坦然道,“我们也不知啊,公子一听说昆仑奴就这样了。”

“昆仑奴?”

李妙真想了想,当即追问,“公子可是想买些昆仑奴建房子?”

张乾摇摇头,转而反问,“兄长对昆仑奴交易有何看法?”

“不好说。”

李妙真一脸淡然,“唐人喜昆仑奴,而昆仑奴也自愿为仆,这看似双双互利,却便宜了买卖商贾,所以我的看法是不赞成,也不反对。”

“就这?”

张乾愕然,这说了等于没说。

“公子,商人者重利也,自古至今都是如此,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公子这样既不重利,也不谋私,只为造福百姓。”

李妙真的这番话,看似在解释,实则想点醒张乾。

“我知道,保持本心嘛。”

张乾拱拱手,“多谢提醒,我知道该怎么做了。”

李妙真轻笑,“该做就做,只要为百姓谋福就是好的,天下有各种讲不完的道理,但终归逃不过世人评价,千百年后自有公论!”

“没错,是这个理!”

张乾不再想那么多了,自已的宏图大业可不止这么点,只有做大做强,才能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,掌握大唐命运!

“但是公子,我不赞成建房子,因为流民还没有彻底解决温饱,考虑过早了!”

李妙真的一番话,再次让众人愕然。

但众人仔细想想,却又是这个理。

“那就等等吧,至少得过半个月再说,是我太急了。”

张乾苦笑后,当即带着众人走进酒楼后院,而后在孟良的安排下,特意摆了一桌丰盛午餐。

因为酒楼爆满,只能在后院的茶社进餐。

但众人依旧吃的是无比畅快。

吃完饭后,众人在张乾的吩咐下匆匆去忙了。

而张乾却和李妙真在茶社下起了围棋!

松香缭绕,细水潺潺,青石棋案两侧,坐着一青一白两道身影遥相对弈,侍女挥动画扇为两人带起阵阵清风。

转瞬间,两人就在棋盘上落下数十子,看似互不干涉,实则暗含玄机,强强对峙。

“妙姐姐,你一直都喜欢稳中求胜么?”

张乾手执黑子,不再犹豫的占据了天元,赫然发起攻势。

“棋如人生,稳则益已,有何不妥?”

李妙真并未理睬,而是手执白子,落在毫不相干的棋位上,这是留后路。

“或许姐姐是对的,但你想稳,别人却不想让你稳,那该如何?”

张乾笑罢,直接落在白子局中,居然在做诱饵,试图打乱阵型。

“谁不想让我稳,那就都别稳,这时候……就看谁更高明了。”

只见李妙真并未吃子,而是也落下一子做诱饵,居然比张乾的诱饵更具杀机。

“好棋啊,姐姐居然能洞若观火到此等地步,舍弟是下不过你了。”

张乾无奈苦笑,竟然弃局了。

李妙真也不在意,嫣然轻笑道:“公子可知,我们的阿翁乃是象棋高手!”

“阿翁!”

张乾摇头又是苦笑,“我已经忘了阿翁长什么样子,听父亲说,阿翁离开有七年了,那时我才四五岁。”

“没错,阿翁的棋道难逢敌手,围棋也是如此,只是不经常下围棋。”

李妙真站起身来,望向亭外的假山怪石:“我发觉,你们曲江张氏的血统都喜欢做实事,从不空谈,阿翁如此,义父如此,你也是如此,

只是你做事看似离经叛道,却又极为巧妙,更懂得驭人之术这种经天纬地之能,真是让人捉摸不透,但结果很出人意料,可以说是很漂亮!”

“呵呵,那我得多谢妙姐姐称赞咯!”

张乾起身拱了拱手,他还是第一次被女神当面称赞,必须得受着。

这时,孟良匆匆跑了过来,嘴角还挂着傻笑。

“怎么,忙完了?”张乾笑问。

“回公子,我们一中午就赚了26两金和122贯钱,折成铜钱足足382贯钱啊,我以前想都不敢想。”

孟良递上账单,兴奋的让张乾细看。

张乾摆了摆手,“你不敢想的日子还多着,今天只是刚开张,往后还会更多。”

“呃,是是是!”

孟良干笑着点头。

“记着,该有的工钱分红一分都不能少,要让伙计们放心干活。” 张乾连忙提醒。

“嗯,没问题。”

孟良拍着胸脯保证。

“去吧,回头做个保鲜地窖,往后的海鲜会越来越多。”

张乾知道,唐代的硝石制冰早已在民间使用,对于孟良这种整天与海鲜打交道的酒楼掌柜并不陌生。

果然,孟良听后一个劲的点头,还说出了以后的保鲜计划。

张乾对此毫不感兴趣,随便叮嘱了几句,便让孟良去忙了。

而李妙真只是静静看着这一切,似乎早已预料到这个结果。

时光荏苒,半个月一晃而过。

张乾与李妙真每天都会去一趟海边安置流民。

如今的流民已达上万众,平均每天都要消耗七八千斤米粮。

这还多亏了广州刺史放粮平价,仅在广州城就放了两万担粮食,张乾才采办的如此轻松,并没有出现粮价上涨的趋势。

但其中还有不少粮商在暗暗囤积,甚至丧心病狂的把陈年旧米放在市场上换卖,为此,刺史府抓捕的人就多达十几家。

张乾对此事看的很透彻,整治粮商是刺史府的事情,他只需要将流民安置好便是,如此大规模的米粮消耗,物资兑换,对他这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来说,已是极限。

与此同时带来的收获,也是巨大的。

这半个月以来,酒楼共进账8746贯余,除去各种成本,净利润5000余贯。

张乾又拿出2000贯购置了大量的帐篷、衣物及各种生活所需分发到流民手中。

除此之外,又令魏江招揽渔民,打造了百艘渔船出海捕鱼。

错乱章节催更!
返回
指南
快捷键指南
全屏模式
上下移动
换章
加入书架 字号
调整字号
A-
A+
背景
阅读背景
错乱漏章催更
  • 新书推荐
  • 热门推荐
  • 猜你喜欢